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飛屋環遊記》讓心靈去旅行

可能是長期看二維動畫,形成了比較固定的審美品位的緣故,對於3D動畫,我一直懷有牴觸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對完全虛構的動畫作品失去興趣,因為我始終覺得,電影是對真實的模擬,而動畫電影本身就是虛構的,它缺少一種現實的面目,它往往是在虛構的基礎上再虛構一次,這樣兩度的虛構,很難抓住太入實的觀眾,這恐怕也是很多成年人,不是非常喜歡動畫電影的原因。可沒想到,到了不久前的動畫片《機器人瓦力》,我卻慢慢開始拋棄舊有的觀念,切切實實發現出3D動畫的好來,而到了這一次的《飛屋環遊記》,我已經全然確定3D動畫也可以做得很好。


  這次的《飛屋環遊記》,當然是虛構的作品,一萬個氣球拉著一幢木屋子飛上天空去環遊,來到一片奇怪的大陸,遇見奇怪的鳥,會說話的狗,這都是標準的幻想製造出來的一個新世界,可就是在這個幻想的世界中,人物間的關係,卻又有著很強的現實觀照性:為了完成與亡妻的共同願望,小老頭卡爾用上萬隻氣球帶著自己和妻子的永久紀念——小木屋騰空而起,展開了冒險旅程,和他同行的,是一個亞裔的小孩羅素。

    在奇特驚險的旅程中,老人和男孩也歷經了一個從牴觸排斥,到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過程,一老一小的相互扶持,特別是他們一同跌落在陌生的大陸上,兩人拽著繩索拖著漂浮的木屋前行的時候,我們彷彿覺得他們真的是相互體貼的爺孫倆。這樣的人物組合,其實撞擊出了當今社會中日漸凸顯的一個問題:作為社會個體的人的孤獨。這種強烈的孤獨感,在當今每個城市人的內心深處,日漸膨脹,儘管外面的世界日漸繁華,可那繁華也僅僅只能作為一種清晰的對比,映襯出內心孤獨的深度。而城市中那些已經失去工作和尚未開始工作的老人和孩子,則是這種孤獨的最佳代言人,被排斥在主流社會之外的他們,往往缺少傾訴的途徑。


    在《飛屋環遊記》裡,小老頭卡爾,在失去妻子之後,陷入了極度的孤獨中,而男孩羅素的出現,無疑是他生活轉變的一個關鍵點,男孩的熱情好像一顆奇妙的石子,投入老人的情感深潭中,激盪出一陣陣漣漪。卡爾和羅素的一場奇妙旅行,其實就是兩人心靈逐漸釋放、逐漸走近的過程,體現了動畫製作者深切的社會關懷。《飛屋環遊記》讓我想起前兩年看的一部小成本電影:《我們倆》,它講的是一個北漂女孩與孤獨的房東老太太之間的故事,女孩和老太太(類似於《飛屋》裡的男孩和老頭),簡單樸素的人物關係,投射出人與人之間難得的溫暖色調,不同的只是,《我們倆》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有著人間面目的作品,它的氣質是沉穩的;而《飛屋旅行記》則可能因為載體是動畫,它自然而然帶有了一種飛揚的氣質,是在思考之外,還能給人笑聲的那種,所以歸根到底,它應該屬於輕喜劇——雖然它有沉重的話題內核,但它的外表卻是輕鬆的,這種輕鬆,不似《博物館驚魂夜2》的那種「惡搞」,它彷彿是一種溫馨的笑,很適合普羅大眾的口味,這就難怪《飛屋》甫一出現,便能一舉奪得票房冠軍的寶座了。


  寫到這兒,我忍不住要把這部電影和幾天前看到一個電視紀實節目做對比,那紀實節目主角是一個湖南的老頭,他在妻子和孩子去世後,始終沒有安全感,於是,他便歷十年之功,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碉堡樣的房子,裡面佈滿了陷阱機關,生人很難進入,老頭很得意,始終不願意下山,他和他的房子則成為當地的一樁奇景,可就在那一幀幀電視畫面中,我卻能捕捉到老人眼中深深的孤獨。《飛屋》中的小老頭卡爾,不正是類似湖南老者般孤獨求生的老人的寫真嗎?但可貴的是,《飛屋》給出它的答案:放下心結,打開心扉,接受世界,接受他人,生活才能更精彩。


 導演:彼特·道格特、鮑勃·彼德森主演:愛德華·阿斯納、喬丹·長井、克裡斯托弗·普盧默類型:動畫/動作/家庭/冒險/喜劇上映:2009年5月29日(美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