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一顆童心看世界:探究美國兒童片的禁忌

雖然與美國好萊塢巨大的電影產量相比,兒童片所佔比例不算很大,但近年數量一直在遞增。2007年好萊塢出了9部兒童電影,2008年,這個數字翻了一番還多,達到了19部。今年前4個月,上映的兒童片已有5部了,六一後,電影將進入暑期檔,《冰河世紀3》、《哈利·波特6》等將陸續推出。


  無論是來自古老歐洲童話《睡美人》,還是啟迪自中國故事《木蘭從軍》和《功夫熊貓》,無論是關於動物片《黑神駒》,還是科幻片《人工智能》,都彷彿經好萊塢/迪斯尼世界神奇的手指一點,就緊緊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甚至不分年齡和國度,只要去掉語言因素,就能夠讓世界上各個角落裡的孩子都看得很開心。

  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好萊塢兒童片裡有一顆童心,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用兒童的心理和愛來解釋身邊的事物,誇張卻不做作,純真但不笨拙,有勇氣但是保持安全底線,是所有孩子都能夠懂得,能夠接受和能夠模仿的。

  美國兒童片的界限

  細究起來,似乎美國兒童電影沒有特別一種定義。如果較真地查閱百科全書的話,那麼兒童電影應該是「主要針對兒童觀眾的電影,不是為吸引任何其他觀眾為目的的影片」。可是不要說好萊塢,就連迪斯尼世界推出的兒童影片和動畫片,玩偶片,很多成年人照樣看得津津有味;而像影片《超人》、《史萊克》、《星際旅行》等裡面,並沒有全講兒童的故事,甚至沒有一個兒童演員,反而也很能吸引孩子們,說怪也是真怪。

  好萊塢在分類的時候,把兒童影片和適合全家人一起看的影片放在一大類,也就是說,這樣的影片在有別於動作片、驚悚片、恐怖片之外,在娛樂上應該適合於廣泛的年齡段,不特別迴避人際間和社會上的矛盾和成長之痛,不拒絕家庭之愛,友情和兩性間正常的愛情,但是一定要用正面和積極的態度來面對。

  兒童/家庭片的種類可以多種多樣,包括喜劇片、探險片、科幻片、音樂片等等,涉及題材也很廣泛,不僅有異域文化,而且還有環保、全球化等內容,主題也很積極,講親情、友情,講合作……簡單地說,這類電影在娛樂中要給孩子們生活的啟迪,或者讓他們享受到戰勝邪惡勢力的快樂。

  美國兒童片的禁忌

  好萊塢的兒童影片不同於其他專為成年人拍攝的影片,最重要的是不能夠含有傷害孩子身心的東西。也就是說,不能具有進攻性、暴力、粗魯語言、褻瀆人性等內容,也不能侮辱任何人種,民族和宗教,當然更不能有性。

  電影專家在評論時說,好的兒童影片不能過於傷感,迪斯尼動畫片《獅子王》中,老獅王父親的去世,曾引發了在兒童片中是不是應該涉及死亡的討論。同時,好的兒童影片也不應該平凡老套,一成不變。而充斥滿口恭維和只有連篇少兒類笑話的片子,也會因為甜得膩人和過於簡單,很快遭到淘汰。

  而像有些影片中雖然兒童演員是重要角色,但是包含有太多的殺戮和血腥,所以並不能列在兒童影片裡。比如影片《靈異第六感》,捧紅了童星海利·喬·奧斯蒙,但是該片不算是兒童片。

  美國兒童片起源與現狀

  在20世紀初的好萊塢,原本沒有兒童片這類影片。電影中偶爾出現的少兒角色,也不過是給成年人做陪襯。1910年之後,各製片公司才開始重視兒童的需求。1913年,美國全國青少年電影影評委員會主持專門針對兒童影片的獎勵,因而促進行業內外對此類影片的發展和關注。時至1925年,美國電影製片和發行協會主席威爾·海斯首次主持了對兒童影片的分類和定義工作,並在當時已拍攝好的影片中劃出50多部適宜兒童觀看的片子,供影院在週末放映兒童專場。這一行動,被認為是兒童電影史上的里程碑。1926年,好萊塢又設立電影分級制度,把兒童影片定為G級,也就是普通級,能夠為最廣泛觀眾接受的等級。

  上世紀80年代,好萊塢根據觀眾興趣新發展,推出了新的電影分級PG-13,既對青少年的影片分級,從而將兒童片擴展到中學生和高中生階層,內容也更寬廣、更活潑,小朋友也可以看大哥哥姐姐的影片,不過要求13歲以下孩子要有父母陪同。這一階段的著名影片有《小美人魚》、《阿拉丁》、《忍者龜》等,拉住更多的在校學生。這些片子針對兒童和青少年人的特點,充滿好奇、幽默和童真,同時也沒有把孩子放在「世外桃源」裡,他們要感受長輩人的生活壓力,又要有自己面對的社會競爭,往往片中的情節並不比任何大片遜色。《外星人》中的單親家庭,《威鯨闖關》中的重重困難,《搖滾校園》的世俗勢力等,所有的人都要經過一番努力,甚至一番掙扎才能達到目的。如此在皆大歡喜前的曲折,個個不雷同,次次不平淡,才組成了兒童影片多姿多彩的世界。

  總而言之,看好萊塢的兒童電影和電視片,在玩笑之外,永遠融有一種「孩子看熱鬧,大人看門道」的警示。如果說經典大片能夠在時間的洗滌中不朽,那麼好萊塢的兒童電影則能打破國際界限,讓世界上的少年兒童都開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