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庫釣大鯉五要訣

大中型水庫,水深面廣容量大,水底複雜餌料充足,為鯉魚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使鯉魚長得快、長得肥,在水庫怎麼樣才能釣大鯉呢?以我多年的實踐,要把握住五個要點:

  一、找準季節遼陽市有座湯河水庫,是釣大鯉魚的好地方。在湯河水庫釣大鯉魚,每年有兩次最佳季節。一次是6月初到7月中旬約45天,最佳上魚時間為上午6點到11點;另一次是9月初到10月上旬約35天,最佳上魚時間為下午3點到6點。8月份酷暑,多採取送線的特殊釣法,把漁線送到100米以外的深水區,遠釣大鯉魚。

  二、掌握水溫決定鯉魚食慾的關鍵是水溫。湯河水庫大鯉魚游到庫邊覓食並開始咬鉤的水溫在高於或等於12攝氏度時,隨水溫的升高,其咬鉤率也逐漸提高。當水溫達18至25攝氏度時咬鉤率最高,這是釣大鯉魚的最佳溫度。如果水溫超過28攝氏度時大鯉魚白天游向深水低溫處,早晚游邊覓食。而水溫低於或等於8攝氏度時鯉魚潛入水中安居,不活躍。春季氣溫與水溫的溫差較大,天暖水涼,中午高早晚低。到了秋季則相反,天涼水濕。春季釣魚時測定水溫很重要。對岸邊水表面溫度可用手感去直接測定,對水底的水溫則用出水後的海竿鉛墜來估測。當手握鉛墜時感覺冰涼,說明水溫在10攝氏度左右,如感覺稍涼,說明水溫在15攝氏度左右。

  三、摸清魚道水庫水底的地形特徵決定其魚道的形成。大鯉魚常游動在舊河床、廢墟、坑凹的泥地,岸邊呈梯形的碎石台階和大石巖的青苔邊,以及水草的深水處。鯉魚由於受到遺傳因素和生長環境的影響,形成了回游覓食的習慣和群聚的特點。當「冬眠」期結束後,鯉魚以小魚群,成魚群和大魚群,先是小魚後是大魚,分期分批,由深水向淺水游動。其活動規律是,通常上下午各一次,在較大區域內群聚游動覓食。當魚群發現較多的餌料時,停留的時間相對長一些,但隨著餌料的消失就游向它處,繼續沿魚道洄游。所以,釣魚時要把釣點選擇在魚群洄游的魚道上,常去常釣常有魚咬鉤。選擇魚道的方法,主要是多問、多想、多釣、多記。但在庫邊釣大鯉魚時,其水深要在3米以上,深水為魚提供了安全的環境。在淺水是很難釣到大鯉魚的。  

  有人擔心,大鯉魚狡猾,只要是咬鉤後跑過一次,魚就不再來也不再咬鉤。從鯉魚吃食的個體行為特點看,它發現餌料後通常採取聞、看、攻的方法來辨別,但群魚則不愁,發現餌料後不顧及安全,包括已跑過一次的魚在內,它們互相搶食,咬餌就跑。許多釣友都釣過,嘴上有鉤的大魚,我也曾釣過嘴上有著生了銹的集團鉤的5斤大鯉。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種情況特殊。每年的6、7月份大鯉魚成雙游動,當雄魚發現餌料後,圍繞餌轉,讓給雌魚吃。所以,先釣上雌魚後,準能再釣上雄魚。我曾在一個釣點上遇到過4次,共釣上5斤左右的大鯉魚8條。當然,在同一個釣位上也有釣不著的時候,那就應該從陽聲、陰形方面找原因,從餌料、氣象條件上找原因。

  四、選擇餌料鯉魚是底層魚,貼底尋找食物,葷素均食。鯉魚隨著個體的大小和季節的變化,吃食也有所不同。湯河水庫大鯉魚,吃小蝦、小蟲和蚯蚓,還吃散落在水底的草籽物等。比較使用葷素餌料的效果,釣大鯉魚用葷餌釣上的占12%,用素餌釣上的就占88%。在素餌中,用糟餌釣上的占68%,面餌釣上的占25%,玉米粒釣上的只佔7%。從中得出這樣的結論,釣大鯉魚主要用素餌,其中糟餌為最佳。糟食餌在水底10分鐘左右霧化並散發出酒酵香味和添加劑的幽雅香氣,對大鯉魚有著強烈的引誘力。用糟餌的方法是,先將碎豆餅用文火炒香,趁熱撒優質麴酒或酒泡丁香酒,裝入塑料袋封口悶一夜即可用。到釣場,再加入適量的新鮮細麩子,玉米面、白面和魚粉,以及鯉魚添加劑,再對水拌和後能捏成團即可。然後用集束鉤捏成雞蛋大小的糟食餌團,把6至8只鉤埋入餌中,選擇大海竿或長手竿拋餌定點釣。我用這種方法,在一個釣位上用長手竿糟食餌團先後釣過12次,釣上3斤以上的大鯉魚16條,其中最大的6.2斤。

  五、選好漁具在水庫釣大鯉魚,應選擇大海竿或長手竿。目的是便於操作,握竿後能用上勁,抗住大鯉魚的掙脫力度。當然要有好的繞線輪和掌握正確的使用技巧。漁線要粗,通常0.4至0.5毫米。有較強的拉力。漁鉤,用單鉤時選大號鉤。目的是防折鉤跑魚;用集束鉤時選6至8只中號鉤,目的是大鯉魚吸吮糟餌時一次吸入2、3只鉤,以多鉤獲魚。鉤形為伊勢尼最佳。釣大鯉魚有人擔心,魚咬鉤後原地打樁,一旦突然發力掙脫時,用什麼漁具都難辦。其實,釣大鯉魚咬鉤後原地打樁的事很少見。除非特殊情況,如特別大的鯉魚,而且咬鉤處是凹地或大魚的藏身處。從鯉魚吃食的本能看它是咬餌後起身抬頭遊走,何況漁鉤刺入嘴唇,外竄勁就更大。我在水庫釣魚時,先後遇到大魚咬鉤36次,全都是竿彎弓形,人與魚較上勁,來回遛魚,可惜跑丟了10條。因此,釣大鯉魚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制服大鯉魚的拚命掙脫和遛魚的技巧,從而保證把咬鉤的魚提上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