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瑤*流行板塊's Archiver

ixcrtiwws5968 發表於 2013-2-6 17:05

淺談制約釣黑魚效果的因素

 黑(?).為魚綱.(魚由)科。大連地區稱其為黑魚或“黑加吉”。其體延長側扁,背側多呈暗褐色,具有不規則的三條黑色斜紋,腹部灰白,頭大嘴大,牙細小,臀部有硬棘,屬於海洋中的肉食性魚類。主要分佈於我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

  釣黑魚具有咬鉤猛、手感強、刺激性大等方面的誘惑,它自然成了沿海釣友樂於垂釣的魚種之一。但是,其釣獲量的多少,既受主觀方面因素的制約,又受客觀方面因素的制約。這裏,我不妨結合本人多年垂釣的實際,淺談一下制約提釣黑魚的諸多因素,以便與廣大海釣的漁友相互交流,彼此切磋。

  一、餌,對路

  常言道:“魚食不對口,回家必空手。”人有擇食的習慣,魚也有挑餌之後。一旦掌握了魚對某種餌的偏愛,投其所好,定有豐厚的回報。黑魚屬於肉食性魚類,要誘使其頻頻咬鉤,顯然餌要對路。在接觸的一些釣黑魚的釣友中,他們有的愛用黃魚片,有的愛用海蟑螂,有的愛用沙蠶,也有的愛用烏賊的長方形切塊和小蝦。我也用過以上幾種餌,但三番五次的比較,感到下麵談到的三種魚餌,則更為奏效。

  第一種,是被稱作“海泥鰍”的小海魚。可謂是上乘之魚餌。這種魚,體長不過7釐米,腹部體粗近6毫米,亞圓筒形,外觀很像海鱔的幼仔,頭呈扁平狀,類似蛇的腦袋,外表皮分為深黑和淺黃兩種顏色,周身無鱗,體表分泌一層很滑的默液。喜歡生活在中低潮線下的亂石堆底。當潮水退去,露出一片亂石的淺灘之後,兩手帶上線手套,搬開大石頭或碎石片,如看到水裏有小魚猛然一躥,井一頭紮在一個地方不動,可突然出手將其捕獲。如用手套吸幹存水,再抓就更容易。抓住的“海泥鰍”裝人事先準備好的玻璃罐中或塑膠袋裏,隨用隨取,保持鮮活。“海泥鰍”由於身教體滑,掛鉤難度大。要在岸邊裝一點幹沙子,把要掛鉤的“海泥鰍”先放到沙子上,之後不論是從魚的眼、鰓、頭還是嘴鉤人,都會得心應手了。“海泥鰍”做魚餌,具有生命力強、人水遊動自如、鮮腥味濃、目標較大的優勢,它能引起黑魚的迅速反應,上鉤率高。並且這種魚餌戀鉤,釣上幾條黑魚仍能活著。有時“海泥鰍”都被咬得遍體鱗傷了,黑魚仍然照上不誤。“海泥鰍”儘管是資源豐富,取之不竭,但美中不足便是枯潮可得,滿潮捕之無望。那時,惟有用別的魚餌來取而代之了。

  第二種,是岩蟲。岩蟲,毛足綱,沙蠶科。體長達20-30釐米,粗達6-8毫米。活的岩蟲,體表閃著螢光。戀鉤程度要比其他沙蠶好得多。特別是岩蟲的頭部最為好用,常常是被漁友們留下“後手”,待到上魚高峰時拿出來掛鉤,一口氣提上數條黑魚照樣在鉤上“堅守崗位”,受到海釣人的青睞。岩蟲魚餌,要是單從市場上花錢買,工薪階層是不敢多次問津的。 在大連地區,鮮的岩蟲(這裏叫向蛆)500克要賣上80元!為此,既要使自己不為滿潮挖不到岩蟲而擔憂,又不為無岩蟲垂釣而掃興,可在低潮時多挖些岩蟲,先把不完整的拿出來現用,好的帶回家後,用白酒、酒精或鹽將其演死,曬半天,按十份岩蟲一份細鹽的比例混合均勻,放人冰箱冷凍室。隨用隨取,用後再放回,顏色不變,腥味不減,同新餌比幾乎無大的差異,釣黑魚的上鉤率依然不低。

  第三種,是海蟑螂。春、夏、秋海岸的礁石上到處都有,一群一群的,多得很,見人便跑得淨光。只要準備一把蒼蠅拍,再將死魚蝦等放在岩石上,立即就會聚一堆。大的小的都有,將拍輕打下去,會有十餘個喪生。要是準備乘船或筏子到遠離岸邊的深海去提釣,可以多打一些。若是在岸邊釣,隨打隨用。上餌時,要挑數個大的掛在釣子上,目標顯眼,加之腥味特殊,誘黑魚的效果滿不錯。美中不足的是,海蟑螂不戀鉤,換餌較頻,但對於吃鉤兇猛、咬住餌就不輕易鬆口的黑魚來說,一餌能上一魚也還是滿划算的。還有很重要的一條,那就是這種何不管是滿潮還是枯潮,都不會為無餌而愁,現用現抓,唾手可得,取之不竭。

  二、時,有數

  這裏所提到的“時”,是指垂釣黑魚的季節和時間。對此,必須胸中有數,方能有備去海,有魚可釣,釣而有獲。俗話說:“一母生九子,九子各行別。”我國海域這麼大,凡是有黑魚活動的海區,其一年垂釣黑魚的起止時間會各有不同。在我們大連地區以黃海為例,到了5月初,一群群的黑魚,尾隨著它們愛吃的一排排銀針魚,追食北上,由深向淺,由遠海向近海遊來,並有一部分黑魚被海島四周水下和海底礁石洞隙的天然棲身之處留下。這期間,自然是眾多漁友從事岸釣和船(筏)釣的第一個好時節,時間可持續到6月底。而7月初至8月中旬,因天氣炎熱,水溫高,特別是伏天,魚不愛咬鉤,除非坐船到深水去釣,否則黑魚釣到的難度大、數量少。

  9月初的大連,天高氣爽,正是秋冬之間過渡的季節。偏南風的頻率,逐漸減少;偏北風的頻率日漸增多。到了10月,由於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南撤,冷空氣活動開始加強.北風頻率達到了19%,而到了1且月末,寒流又開始侵襲。所以,從9月初到11月20日前後這段時間,隨著北風的日趨增多,天冷了,水涼了,春天北上的黑魚食開始徊遊南去,黑魚也同樣不會放棄這一美餐的良機,緊迫其後飽餐一番,以備過冬之需,黑魚索餌頻繁,愛吃鉤。這又是一年中垂釣黑魚的最佳時期。把握了本地區氣候的變化和相關魚類生物鏈的特點,若老天作美,不管是岸釣。礬釣,還是利用船筏去釣,釣到的黑魚都會個頭大、刺激大、收穫大,必是乘興而去,滿載而歸。

  前面是從一年之際談的垂釣佳期。那麼一日之內垂釣黑魚的最佳時間,究竟是在白天還是在黑夜呢?

  黑魚,性喜黑暗,除了在白天時有尋食外,還特別有夜間愛覓食的習慣。故在夜間提釣,要比白天收穫更大。時間應選擇在太陽落山至半夜和天亮前這兩個時間段,根據黑魚還有對光反應強烈的特徵,投其所好,在鉤上10-15釐米的釣線處配綠色發光棒.不斷將光源上下移動,黑魚會朝著敏感的綠色螢光而來,其咬鉤的頻率,叫你掛餌、提鉤、摘魚緊緊張張,興致盎然。

  三、居.知處

  一語道破,是要依據黑魚的生活習性,獲悉其攝食和藏身的處所。為了能做到這一點,我每每初到一個新的釣點,通常都是採用口問手探的方式,來掌握近海與深海有關海底地貌資訊,以避免垂釣對象魚的盲目性。首先,從當地的漁民和一些漁友的口中來瞭解此地海域的礁石情況,增強這一海域的感性認識,豐富垂釣的第一手材料。其次,在岸釣、礬釣或船筏釣的過程中,邊垂釣,邊對獲取的資訊核對和充實,並經過數次提釣黑魚量的比較,逐漸熟悉了垂釣黑魚的多個穩定的場所。第三,遵循潮汐不同時期,奔向探明的相應釣點提釣,幾乎無一次會空手而歸。總之,在如下這些地方,往往是大有黑魚可釣。

  一是距岸較近,海底岩礁密佈的淺場。這裏岩礁有洞孔,相互岩石間有溝縫,上面生長著藤壺、紫貝,還有大量海帶和裙帶菜等海生植物,眾多的小魚必有來有往,黑魚在此既有藏身之居,又有覓食之處,它是不會放棄這一魚類的“城市”。

  二是堤岸。這一帶浮游生物多,小魚小蝦多,而且堤壩下麵縫隙也多,應是黑魚愛覓食的又一樂園。

  三是海底多年的沉船或沉臺筏子。多年的沉船、筏子不但有許許多多的活動空間,而且因沉積日子久了,沉積物上有眾多的生物附著上去,形成魚類棲息的新環境。同樣會是黑魚求之不得的理想居處。

  但是,要能準確地找到沉船筏子的位置,可不是一件易事。老漁民都是憑著自己長期積累的定位法來確定,我們只好吃前人的現成飯,按圖索驥,或自己摸索一套尋找的方法,也許會一樣管用。

  四是養殖筏區域。離海岸一兩千米左右的養殖區,一排排、一行行的筏子養殖著海帶、裙帶菜、貽貝。扇貝和海蠍子,這些大多數都是陳年筏子,上面生長著不計其數的海生物,包括海蛆。來尋食的魚多,黑魚更不會放過如此的良處佳境,假如你能控制好垂釣的海竿,處理好易掛鉤的問題,專門找筏子頭下堆的水袋子處去提釣,一條條大的黃魚、黑魚和海站魚會連連得手。

  五是海底的人工礁石區。我國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居住在廣西北海市一帶的沿海漁民,就已經利用石塊、竹枝、樹枝等,設置誘集魚群的工人魚礁。近三十年來,人工魚礁迅速在世界各地發展起來,我國沿海漁民為了在海底增值和提高經濟效益,投放了大量的石塊。投入海裏的石頭有的平擺著,有的層層疊起,橫七豎八的成了海底的突出物,不僅會使海水在這裏產生渦流,而且還能因阻流作用形成上升流,將海底的營養物帶到中上層,為浮游物的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使石塊的表面及空隙間滋生大量的藻類、貝類和甲殼類等小動物,反過來又為黑魚和其他魚提供了豐富的餌料,營造了繁衍生息的場所。因此,人工礁石投放區,就是人們通常說的“魚窩”、魚類的“樂園”、魚蝦的“鬧市”。有經驗的海釣漁友,特別貪戀這類理想的垂釣之地。

  最近一些年來,我都是在把握了以上幾個方面的環境條件,同時把潮汐漲落、風向和季節因素考慮進去,再結合自己屢屢垂釣的實際,去瞭若指掌地海域提釣黑魚。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